在河北唐山南湖城市足球广场,立秋的余热还未退去,却抵挡不住这里足球的狂热氛围。“清华附中,加油!”“山东泰山,加油!”此起彼伏的呐喊声,在足球飞舞、砰砰作响的比赛中回荡。这里正是2025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(中青赛)男子初中年龄段U15组全国总决赛小组赛的现场。
人民网记者欧兴荣在现场观察到,场上的小球员们稚气未脱,皮肤因日晒而黝黑,却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。虽然观众席上人不多,但家长们加油助威的声音如同雷鸣,充满力量。来自广州的赵女士表示,她的孩子自5岁起就爱上了足球,球队成绩也相当不错,她表示无论孩子将来选择职业化还是升学,只要孩子喜欢,都会全力支持。
近年来,随着校园足球的兴起,中国足球人口规模迅速扩大。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,截至2025年10月,全国注册足球运动员已达53.9万人,是2003年的62倍。然而,高质量的比赛机会相对较少,高水平的球员成长空间受限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青赛应运而生,今年已经进入第四届。它由教育部、国家体育总局指导,中国足协主办,覆盖小学至大学全年龄段,设立了男、女各9个竞赛组别,旨在打破体教壁垒,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。
中青赛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中的主干赛事,许多青少年球员在此舞台上实现了梦想。正如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所强调的,要遵循足球发展规律,构建系统完备的高质量足球人才体系。中青赛作为国内顶级青少年足球赛事平台,将承担更多责任,发挥更大作用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,主办方借鉴职业联赛经验,制定了详细的赛制。今年,竞赛体系在总结前三届经验的基础上,进行了多处完善和创新,如增加了大区赛赛制,并在小组赛结束后设置了排位赛和交叉淘汰赛。
在比赛间歇,记者与多支球队的教练、领队进行了交流,他们普遍认为,踢好球不仅需要场上拼搏,还要注重文化课学习。各队都非常重视球员的文化课学习,确保他们在训练比赛之余,认真读书做作业。
“足球从娃娃抓起”的标语,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中青赛的办赛理念。振兴中国足球,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,青训是筑牢根基的关键。希望中青赛能持续优化进步,发挥赛事龙头引领作用,助力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更加牢固。